機關、學校等人口稠密的小區域,用水需求相當的大,綠化用水,沖廁用水,沖洗地面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等很多方面,不可能靠外界的補水,它須需要處理好自己所產生的生活污水以來回用滿足各種需求。對于那些沒有鋪設污水管網的區域,解決日常生活污水是很大的難題,即使有污水管網的校區,但是不能將這些生活污水經處理后直接回用,而購買中水以滿足綠化、沖廁等的用水需求,這也是很大的浪費。
機關、學校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,它的污水的產生和治理也相應存在一些特性。
首先是水量、水質變化較大。成員比較單一,人員流動相對集中,用水量時變化系數很大。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,耐腐蝕、對污水水質的適應性強、使用壽命長,處理過程中,水力停留時間長,能適應很大的水量變化。
其次,污水處理工程大多沒有專門的污水處理專業人員,對處理工藝原理了解甚少,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不知如何處理。
第三是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。不少污水處理工程沒有長期固定的管理人員,更換相對頻繁,操作手往往剛剛熟悉設備的操作程序就換人了。由于頻繁的變動,在崗的人員也多沒有長期打算,不安心本職工作,更談不到鉆研業務技術,操作手普遍技術水平較低,不少人連簡單的機械故障都不會排除。設備采用的是PLC控制系統,自動化程度高、運行穩定,便于維護與管理,可實現無需專人管理運行。
第四,不少機關、學校在建設初期沒有考慮污水治理,沒有污水處理工程的規劃位置。污水處理工程只能根據已有場地的情況,在總排水口的附近見縫插針。不少場所能提供使用的場地較小。
第五,污水處理一般資金總額有限,使用者對初投資及運行成本都十分關心。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只需一次投資,無需管網建設和后期維護,可大大節約成本。
第六,各個機關、學校都有自己的建筑風格,污水處理建筑也須與周圍環境相協調。有的污水處理設施須建在顯眼的部位,更應注意。
第七,機關、學校內水處理設施往往離建筑物及人員活動的部位較近,須盡力減輕污水處理機械噪音及散發的異味對環境的影響。
設備主體結構緊湊,可埋于地下,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強。機動靈活,根據水量設計組合使用,對場地的適應性較強;并且便于與原有排水系統管道連接。工程完工后,地表綠化率可達50%以上。處理過程中,水力停留時間長,不會造成二次污染。
|